客户端

门户

首页 食谱 食材 专辑 健康
您的位置:首页 > 美食知识 > 健康养生 > 改善饮食结构,实现健康长寿

改善饮食结构,实现健康长寿

改善饮食结构,实现健康长寿

胡大一

快餐和垃圾食品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与寿命。很多人从青少年就养成吃这种不健康食品的不良习惯,殊不知,这成为一生健康的祸根。

近来,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》发表重要论文,揭示了膳食结构改变与人寿命的相关性。该研究评估了10多年来膳食结构改变对寿命的影响。研究结果显示,改善饮食结构的时间越早,坚持的时间越久,寿命延长的获益越大。膳食结构改善可使总死亡率(全因死亡)下降10%。

改善饮食结构,实现健康长寿

这项研究从1976年启动,收集了121700名护士的健康随访数据,从中选出47994名女护士作为研究对象。另一研究从1986年开始,收集了51529名专业人员的健康随访资料,从中挑选25745名男性作为研究对象。研究对受试者的总体饮食结构分别随访了8年、12年和16年。研究结果表明,饮食结构稍加改善,吃得更健康一些,即可显著降低总死亡率,延长寿命。也就说,改进一小步,获益一大步!

相反,饮食结构越来越不健康的人,死亡率增加。与饮食结构长期失衡者相比,常年饮食健康者的死亡率低9%~14%。跟踪12年研究发现,与饮食结构无改变或变得更不健康者相比,饮食结构改善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。如果饮食结构改善比例达20%,死亡率下降8%~17%。如果饮食结构变差的比例达20%,死亡率则增加6%~12%。饮食结构改善坚持的时间越长,寿命延长获益越显著。饮食结构改善坚持8年,死亡率下降11%;坚持16年,死亡率下降26%。其中,最初饮食结构不健康,而后经指导选择健康食品者,死亡率下降最明显。

改善饮食结构,实现健康长寿

研究者给出3种饮食健康指导,但实际上我们只要抓住健康饮食结构的核心内容:主食选择全谷物(在我国应适度限制精加工米面的摄入),多吃蔬菜、水果、鱼类……都对延长寿命有益。这对公众很有实用指导意义,即不必刻板地遵循某一种饮食指导方案。我们应了解并重视的是,与补充单一食物或营养素相比,改善整体饮食结构,对健康与寿命的影响更明显。

研究还发现,显著改善饮食结构者,往往同时选择了更健康的生活方式,他们更多参加运动,不吸烟和限酒。这一研究再次表明,对人的健康与寿命影响权重最大的因素是后天的生活方式和行为。人生可以改变,主动权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中。要主动选择和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,戒烟限酒,适度运动,饮食健康,心理平衡。

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,从什么年龄开始都不为晚。健康从我做起,从今天开始!一个人越早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,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持久,效果就越好,获益也越大。

改善饮食结构,实现健康长寿

链接:

养生之道 莫先于食

药食同源或医食同源的观念,在中华民族文化中早已形成。回归自然,药食同源作为一种养生观念,从吃、喝入手,探讨防病与治未病、保健与增寿,是当今人人渴求的热点与焦点问题。如何让大家吃出健康、吃出长寿、吃出文化、吃出美丽?让我们往下看。

食补胜于药补

保健养生之道,药补不如食补。对于不同的体质,在不同的时令有针对性地食用不同的食品,可以起到防病甚至祛病的作用。明代药圣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是中药研究的经典著作,其记载了1892种药物,食物就占了500多种;历代各类综合性著作中,也多有药食同源的记载,许多本草中所介绍的药物,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天然食物。

食物和药物同属于天然产品,性能相通,具有同一形、色、味、质等特性。因此,中医单纯使用食物或药物,或食物和药物结合来进行保健养生等情况是极其普遍的。

改善饮食结构,实现健康长寿

药食同用,除基于二者同一来源的原因外,主要基于食物和药物的应用皆有同一理论指导,也就是药食同理。数千年来,医药同宗、药食同源、药食同理、药食同用已成为中医饮食营养学的一大特点。在众多的本草、方剂典籍中不难发现药食同用的例证,如乌鸡、羊肉、驴皮、猪肤、鸟卵、葱、姜、枣等为补益阴阳气血之用,或调补胃气之用,以收到防治疾病的功效。而大量古代食谱、菜谱、茶谱中也不难发现其中的不少药物,如枸杞、淮山药、黄芪、丁香、豆蔻、桂皮之类,从而提高了食品保健强身和防治疾病的功效。

清代刘承干所著《嘉业堂丛书》说:“养生之道,莫先于食。”国人世代相传沿袭下来的饮食习惯,很多都符合传统食疗养生原理,如中国传统膳食以“五味调和”、“适时而食”和“食治并举”为原则。传统饮食结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,动物性食物为辅佐,落实在每一餐都应达到膳食平衡;而且强调食医结合、补治并重,使饮食真正成为养生保健的基础。

改善饮食结构,实现健康长寿

食调邪安五脏

在我国的历代医书中,药物与食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《黄帝内经》提出:“毒药攻邪,五谷为养,五果为助,五畜为益,五菜为充”的治疗与食养原则,并且论述了药物与食物对人体相得益彰、互相补益的配合关系。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《神农本草经》中列为上品的大部分是日常食物,食品与药品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,只是一般称为食品的性味偏于平和,如大米、小麦、红枣、山药、干姜、茴香、花椒、胡椒、黄花、木耳、核桃、杏仁、百合、莲子、蜂蜜、香油、西瓜、大蒜等,其中许多食品完全可以起到中药的作用。如红糖姜茶可以解表散寒,治风寒感冒初起;西瓜可以解暑消渴,被称为天然白虎汤;薏米粥可以清热健脾,祛除面部黄褐斑;木耳可以清热解毒,清洗体内粉尘垃圾;百合可以润肺止咳等。孙思邈的《千金方·食治篇》是最早的食疗专论,其对食疗的作用作了精辟的论述,指出“食能排邪而安脏腑,悦神爽志以资血气”。

食疗养生观认为,食物入口等于药物治病,同为一理,以食为药,有药食同源、膳药同功之说。因此,食疗原理也是利用食物的性能功效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,它强调“酸入肝、苦入心、甘入脾、辛入肺、咸入肾”,提倡辨证用药、因人施膳、因时施膳。现在人类饮食文化正处于向健康饮食方向发展的转型时期,科学文明、健康长寿的饮食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。

文/胡大一